本院动态
新闻动态
您当前位置:首页  本院动态  新闻动态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创新】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产教研融合新格局

2025年05月16日 10时50分37秒浏览次数:10设置

在人工智能技术革新浪潮中,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通过“AI+”多维度创新实践,构建起“产教融合-课程革新-师资培养-平台建设”四位一体发展体系。近期,该院在人工智能学科建设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与华为、九联科技等领军企业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为粤港澳大湾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AI+产教融合:学科建设跨越发展

学院自2018年获批惠州市人工智能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以来,持续深化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累计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近200项,到校经费累计700余万元。2023年成功获批电子信息硕士点人工智能专业点建设,配套建设配备TensorFlow/PyTorch等主流框架的人工智能实验室,致力于培养专业技术扎实、综合实践能力突出,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科研创新奠定坚实基础。目前,学院已获批惠州市人工智能重点实验室,并深度整合“三个一”基地规划与“2+1+1”办学模式,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广东九联开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10余家单位共建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构建“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有机衔接的产教融合机制。同时,拟申报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和人工智能微专业。

2025年4月,惠州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成立

AI+课程: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构建“人工智能+”课程矩阵,优化升级专业课程群,倾力打造多门高质量人工智能课程,面向校内外开放共享。面向全校开设《人工智能应用基础》通识课,采用“理论+案例+实践”立体化教学模式,推动跨学科知识融合,培育学生跨学科创新能力。学院通过校级教改项目重点建设15门AI特色课程,形成覆盖多专业的人工智能课程群。开发虚拟教师双师系统、学情预警系统等智能教学平台,构建机器学习知识图谱及AI教学案例库,为教师提供全方位教学资源支持,助力学生个性化学习,有效提升学生数字技能与创新意识,持续优化教育教学创新体系,积累丰富教学改革经验与成果。

《人工智能应用基础》通识课课堂

数据库知识图谱

AI+培训:提升科研和数字素养

为提升教师科研与数字素养,学院组建由院长领衔的人工智能讲师团,开展覆盖全校14个二级单位、800余人次的数字素养培训,重点提升教师AI工具应用与课程融合能力。在校内举办专题辅导报告,开展“AI+思政”等教学创新研讨;对外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举办系列专题讲座,分享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与实践经验,形成校内外联动的师资培育机制。

人工智能讲师团

AI+平台:赋能智慧校园建设

学院依托HPC高性能计算机数据中心,部署开放Deepseekr170b大模型平台,为教学科研提供算力支撑。组建专项科研团队开展人工智能技术攻关,推进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研究。通过校企联合实验室建设,促进产学研成果转化,为智慧校园建设和区域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Deepseekr170b 模型

目前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已初步构建“课程-教学-培训-产业”全方位AI教育生态。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AI+教育”融合创新,深入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多元应用场景与创新方法,不断完善人工智能教育生态体系,重点推进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与产业对接,着力培养适应智能时代需求的复合型人才,为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实践范例。

文章来源:南方+ 一审:黄丽嫦 二审:张晓欢 三审:王震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