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介绍
培养规格

根据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本专业培养方案遵循“重基础、多模块、分类指导”原则,加强专业基础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并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名称下设置了“物联网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两个模块方向。以嵌入式技术为主线,采取多层次学习、逐级培养的教学体系,通过加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创新性与前沿性的综合实践、第二课堂教学、工程训练和课程设计的强化训练,为塑造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通过本专业的学习,毕业生将达到如下要求:

1. 工程知识:具备数学、物理、电子电路、计算机硬件、软件计算机网络等基础和专业知识,并能应用于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 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实践等,识别、表达、分析复杂计算机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能够提出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4. 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实验方案,能够对原型系统进行性能分析,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 使用现代工具:针对计算机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使用恰当的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 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计算机工程领域相关背景知识对解决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其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带来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针对计算机应用领域的专业工程实践活动,能够理解和评价其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 职业规范:具有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法律基础知识,能够在计算机工程实践领域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相应责任。

9. 个人和团队:具备创新创业和就业基础知识,能对未来职业生涯做出规划,可在多学科背景下团队中胜任负责人、团队成员等多种角色。

10. 沟通:能够针对计算机应用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与计算机相关的工程管理知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背景下应用。

12. 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一、课程结构和学分要求

课程结构

学时

学分

理论

实践

合计

理论

实践

合计

公共必修课程平台

588

226

814

36

4

40

博雅教育课程平台(跨专业、跨系、跨校选修课程)

168

24

192

10.5

1.5

12

学科基础课程平台

360

40

400

22.5

2

24.5

专业教育课程平台

专业必修课程

272

80

352

17

5

55

专业限选课程

224

128

352

14

8

专业任选课程

88

88

176

5.5

5.5

专项实践课程平台

公共实践课程

0

0

0

0

2

33.5

专业实践课程

0

192

192

0

31.5

个性培养课程平台

课外自主实践(不计入总学时)

0

0

0

0

10

 

朋辈教育(不计入总学时)

0

40

40

0

0

 

总计(必修/选修)

1700

778

2478

105.5

59.5

165

最低毕业要求

2478

165

         学制:4修业年限:4-6因创业休学的学生最长毕业年限可延长至8


二、知识和能力要求

1.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
3.具有研究开发计算机软、硬件的基本能力;
4.了解与计算机有关的法规;
5.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素质要求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及其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技能,熟悉现代计算机软硬件环境和工具的使用,了解本专业学科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良好的科学素养和创新意识、较强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能在教育、企事业单位、各级政府机关、社会团体等行业从事计算机应用系统的研究、开发、部署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返回原图
/